范八茂公派下源由
先祖第十一世(范氏第151代)特璽公、王婆太夫妻,於乾隆甲午戍十九年(西元一七五四)時年29歲,由大陸廣東省惠州府陸豐縣吉康都崙嶺鄉田心霸移居來台 , 定居當時之新竹廳竹北二保大湖口庄 , 大湖口563番 , 大正時(日據時代)改名新竹州新竹郡湖口庄羊喜窩一番 。
夫妻渡船新竹海邊上岸 , 步行自選地理 , 到湖口庄白鶴山林地 , 自用竹維造房定居 , 育有兩子 , 長子作義公妣彭婆太 , 二子作飛公妣 吳婆太 ,
作義公夫妻沒有生育 , 作飛公的第二子天創給作義公過房接代 ,作飛公生八男一女 ,, 女兒最小 , 嫁給當初來本祖先幫忙開墾的戴姓青年 , 結婚後於大湖口 , 大田在起居 , 育有拾子 , 後代取 名為戴拾和,
第十四世祖公年代 , 地方人口增加 , 地方每年秋季有演平安戲 , 中元節祭拜神明 ,而地方首士來捐款 , 八兄弟用一條名義捐助 , 祖公自取名為范八茂留傳自今。
范士健公陳婆太留言
范氏世系
範姓的始祖,可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的聖君唐堯。堯的後世子孫,在舜、夏、商諸代,稱唐杜氏。入周後,改封於杜,後被周宣王所滅,杜伯之子隰叔逃到晉國,被任為士師,並因官命氏而改姓為士。後其曾孫士會為晉國的上卿,食采於範,自此,士會的子孫便按照“以邑為氏”的習慣,以範氏為姓,一代代繁衍下去。《元和姓纂》就有記載:“帝堯劉累之後,在周為唐杜氏,周宣王滅杜,杜伯之子隰叔奔晉為士師,曾孫士會,食采於範,遂為範氏。” 以此看來,範氏的開基始祖無疑是晉國的士會了,其發源地為晉,既現在的山西。山西的範氏,以高平為盛大。晉時的高平,即現在的山西高平,它地處今山西南部,南臨河南,西近陝西長安。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在世代的繁衍中,範氏逐漸南遷至中原和江南地區。 據範氏族譜載,唐信宗乾符元年(874年),由於中原戰亂,河內範坤舉家18口徙居浙江杭州,後移江蘇南京,再徙至福建寧化,是為範氏入閩的始祖。至宋代,範氏稱盛於福建,人纔濟濟。範氏除在閩南一帶發展繁衍外,又分出廣東海陽、嘉應、梅州、大埔、長樂、陸豐、饒平等許多支派。從明末開始,閩、粵範氏陸續有人移居臺灣,後來有的又進而遷至海外。 範氏的知名人物,在歷史上可以說是不少,例如:春秋戰國時的政治家範蠡,楚國宛(今河南南陽縣)人,越國大夫,曾助越王勾踐刻苦圖強,滅亡吳國,後遊齊國,改名陶朱公,以經商致富。範雎,戰國時魏人,他遊說秦昭王,主張遠交近攻,殲滅敵國力量,終使嬴政吞並六國而統一天下。東漢學者範丹,通五經,尤精於《易》和《尚書》。東晉時的範寧,撰有《春秋梁傳集解》。還有南北朝時期的史學家範曄;唯物主義哲學家和無神論者範縝等人,都是範姓中的佼佼者。其中有一位特別值得介紹的是北宋政治家、文學家範仲淹,他少時貧困苦學,出仕後有敢言之名,他在《嶽陽樓記》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被世人奉為千古名句。還有南宋的福建農民起義首領範汝為,詩人範成大,荊湖都統範天順;明代有戲曲作家範文若;清代有太傅兼太子太師範文程,乾隆時圍棋國手範西屏,太平天國將領範汝增,文學家範當世;近現代有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範文瀾,新聞工作者範長江等。
轉貼 第1代至5代為黃帝世系
第6代至67代為劉姓世系
第68代起為范氏公譜第一世
第1代 黃帝 別名:軒轅 配偶嫘祖 黃帝 中華始祖黃帝,姓公孫,亦姓姬,名軒轅,有熊國君,其先出自少典,母曰附寶。至祈野見大電繞北斗樞星,感而孕,二十四個月後生黃帝於軒轅之丘,日角龍顏,有景雲之瑞,故史稱“生而神靈”。其初定都涿(今河北省涿鹿縣)。當時,帝榆罔不能治天下,人民塗炭,黃帝乃修德振兵,戰榆罔於阪泉,誅蚩尤於涿鹿,而後安天下,諸侯擁黃帝立為天子,定都有熊(即今河南新鄭縣);東到海,登丸山及岱宗(即今山東泰山);西至崆峒(即今甘肅平涼縣),登雞頭山(何地待查);南至江,登熊湘(即今湖南益陽縣);北至葷粥(原匈奴,今即內外蒙古轄地),併合登釜山(即今朝鮮半島之釜山),凡放眼所至均為王土。遂建立中華之萬世基業也。 黃帝以前,氏族較混亂,源流難辨。始祖黃帝製十二姓即:姬、酉、祁、已、滕、箴、任、荀、僖、佶、儇、依。黃帝生二十五子,又立二十五宗,現今之百家姓俱由此十二族二十五宗演變而來的,乃鑄成今日之中華民族是也。黃帝納二十四妃,共生二十五子,在位一百年,享壽一百二十歲,年號從西元前2698年算起。黃帝又始創各種文化,其重大者分別為:倉頡造字;容成造歷;隸首作數;伶倫作十二律。製衣裳作冕旒充纊、服牛馴馬作舟車以通道、作宮室以安居、造弧矢以振威、造指南車為營陣之法、著內經以明醫藥、製法度以正名百物、嫘祖教民養蠶以製絲織綢、建立合宮以祀上帝。中華文化從此大備。
第2代 玄囂 配偶 玄囂 名摯,軒轅黃帝之次子,母曰嫘祖,因感大星如虹下降華清之祥而生帝,黃帝之世,降清江水,邑於窮桑,國於青陽,因號青陽氏,以金德主天下,遂號金天氏,能修太昊之德,故曰少昊,定都曲阜(今山東曲阜),在位八十四年崩,享壽一百歲,歿葬于雲陽,故後世又曰雲陽氏,生子曰 極,傳位於兄(即昌意之子高陽),是為顓頊。
第3代 極 配偶 極 玄囂之子,系高陽氏,未即帝位。生子曰浚,嗣位是為帝嚳。
第4代 浚(帝嚳)配偶慶都 帝嚳 極之子,名浚。生而祥靈,年十五佐顓頊,受封于辛,年三十,以水德,代高陽氏為天子,因以肇于辛,故號高辛氏,定都於亳(河南商丘),娶四妃,陳鋒氏女曰慶都,有赤龍之祥,孕十四個月而生堯生堯于,帝嚳在位七十年,享壽一百五十歲,歿葬於頓丘。
第5代 堯 配偶散宜氏 帝堯 帝嚳之子,姓伊祈,名放勳,生于丁亥,年十六時以火德王即帝位,定都平陽(即今山西臨汾),在位七十年,使舜攝位二十八年,合一百年,享壽一百一十六歲,歿葬於山東東平縣。娶散宜氏,生九男二女,因世出陶唐,故把帝堯又稱為陶唐氏也。以上五世在中華民族歷史上稱為“五帝時期”,編年歷史表從西元前2698年起至西元前2106年止,共約六百年的歷史。
第6代 監明 配偶風巫氏 監明公 陶唐氏帝堯之長子,本欲為太子,早夭不得立,是以子永河(帝堯之長孫)受帝封于劉地(即今山西平陽縣),娶風巫氏,生一子曰:永河。
第7代 永河 配偶密氏 永河公 監明公之長子,妣密氏,生二子:濟安、濟樂。
第8代 濟樂 配偶姚氏 濟樂公 永河公之次子,妣姚氏、甘氏,生一子:歲紀。
第9代 歲紀 配偶陸氏、黎氏 歲紀公 濟樂公之子,妣陸氏、黎氏,生三子:正成、正定、正坤。
第10代 正坤 配偶鳩氏 正坤公 歲紀公之第三子,妣鳩氏,生一子:長曆。
第11代 長曆 配偶有熊氏、翟氏 長曆公 正坤公之子,妣有熊氏、翟氏、生三子:德仁、德堯、德科。
第12代 德堯 配偶佶氏、薛氏 德堯公 長曆公之次子,妣佶氏、薛氏,生二子:仁宏、仁發。
第13代 仁宏 配偶高陽氏 仁宏公 德堯公之長子,妣高陽氏,生四子:廷光、廷紳、廷玖、廷貴。
第14代 廷光 配偶姒氏、雍氏 廷光公 仁宏公之長子,妣姒氏、雍氏,生一子:爵南。
第15代 爵南 配偶尚氏 爵南公 廷光公之子,妣,生二子:行矩、行清。
第16代 行矩 配偶慕容氏、宴氏 行矩公 爵南公之長子,妣慕容氏、宴氏,生三子:復盛、復旺、復松。
第17代 復旺 配偶氏、易氏 復旺公 行矩公之次子,妣蒙氏、易氏,生四子:茂光、茂清、茂華、茂文。
第18代 茂清 配偶史皇氏、丁氏 茂清公 復旺公之次子,妣史皇氏、丁氏,生一子:孔陽。
第19代 孔陽 配偶巢氏 孔陽公 茂清公之子,妣巢氏,生三子,日威、日永、日貴。
第20代 日永 配偶西梁氏 日永公 孔陽公之次子,妣西梁氏,生二子:德榮、德康。
第21代 德榮 配偶逢氏 德榮公 日永公之長子,妣逢氏,生一子:聚議。
第22代 聚議 配偶姜氏、吉氏 聚議公 德榮公之子,妣姜氏、吉氏,生三子:累、宗、祖。
第23代 累 配偶佶氏、姒氏 劉累公 出自陶唐,受封為劉累(官名),封為禦龍氏,夏孔甲十年辛亥十月十六日亥時生,商成湯三祀丁酉九月二十日歿,享壽一百零七歲,劉累公之地墳在今沛縣大埔鄉仙華嶂下,黃龍出洞形,坐西南向東北坤山艮向,劉累又被劉姓人尊為始祖,劉累公妣佶氏、姒氏共生九子:大益、萬益、永益、洪益、正益、宗益、順益、昌益、伯益。
第24代 昌益 配偶張氏、黃氏 昌益公 劉累公之第八子,名旭,字誠伯,為劉累氏之第二代歿葬沛縣楊塘鼓形,坐南朝北,妣張氏、黃氏,生一子:信盛。
第25代 信盛 配偶徐、張氏 信盛公 昌益公之子,名音,字錫命,妣徐、張氏,生三子:永七、永八、永九。
第26代 永八 配偶高陽氏 永八公 信盛公之次子,名泳,字梅桂,受封威侯,妣,受封節烈夫人,生一子:相成。
第27代 相成 配偶秦、農氏 相成公 永八公之子,名淋,字玉拔,妣秦、農氏,生二子:全福、全祿。
第28代 全福 配偶巢氏 全福公 相成公之長子,名麓,字開瑤,妣巢氏,生二子:美然、美勳。
第29代 美勳 配偶景、姬氏 美勳公 全福公之次子,名桓,字洪周,妣景、姬氏,生四子:釗勝、釗胎、釗寧、釗司。
第30代 釗寧 配偶如、蘇氏 釗寧公 美勳公之第三子,名申,字迪升,妣如、蘇氏,生二子:炳亮、炳寬。
第31代 炳寬 配偶呂氏 炳寬公 釗寧公之次子,名茂高,封于唐,官授太子少保,妣,生二子:文成、文盛。
第32代 文盛 配偶媯氏 文盛公 炳寬公之次子,字道山,妣媯氏,生一子:錦遙。
第33代 錦遙 配偶席、米脂氏 錦遙公 文盛公之子,字 明亮,官賜貴州大夫,妣席、米脂氏,生三子:升吉、升禧、升和。
第34代 升吉 配偶芋氏 升吉公 錦遙公之長子,字先江,遷基至徐州東坑,妣芋氏,生二子:瑞明、瑞朋。
第35代 瑞明 配偶任氏 瑞明公 升吉公之長子,字坤成,歸梓裡沛縣、妣任氏,生三子:先柱、先揚、先輝。
第36代 先柱 配偶吉氏 先柱公 瑞明公之長子,字茂常,號案臨,妣吉氏,生三子:源傅、源俊、源福。
第37代 源傅 配偶姒氏 源傅公 先柱公之長子,字浪,號智和,妣姒氏,生二子:維益、維琮。
第38代 維琮 配偶西梁氏 維琮公 源傅公之次子,字繪,官授濠州侯,妣西梁氏,生二子:新興、新與。
第39代 新興 配偶芊休氏、屠氏 新興公 維琮公之長子,字明琳,號元遠,妣芊休氏、屠氏,生三子:建呂、建音、建副。
第40代 建呂 配偶媯氏 建呂公 新興公之長子,字觀榜,妣媯氏,生一子:寶招。
第41代 寶招 配偶呂氏 寶招公 建呂公之子,字文禎,妣呂氏,生二子:晨福、晨祿。
第42代 晨祿 配偶詹、張氏 晨祿公 寶招公之次子,字符,妣詹、張氏,生三子:任期、任玉、任授。
第43代 任玉 配偶姒氏 任玉公 晨祿公之次子,字九齡,妣,生二子:添禎、添祥。
第44代 添禎 配偶甘、魏氏 添禎公 任玉公之長子,字彩新,號道總,妣甘、魏氏,生六子:樹湖、樹漣、樹全、樹淮、樹江、樹鴻。
第45代 樹鴻 配偶卞、任氏 樹鴻公 添禎公之滿子,字伯意,官授朝臣,妣卞、任氏,生二子:登富、登貴。
第46代 登貴 配偶呂氏 登貴公 樹鴻公之次子,字篤慶,妣呂氏,生二子:俊通、俊達。
第47代 俊通 配偶田曹氏 俊通公 登貴公之長子,字啟兆,號楚陽,妣田曹氏,生二子:彥文、彥武。
第48代 彥武 配偶巢氏 彥武公 俊通公之次子,字略,號弼,妣巢氏,生一子:標林。
第49代 標林 配偶費氏 標林公 彥武公之子,字勇,號模傅,妣費氏,生三子:德勝、德朋、德暗。
第50代 德朋 配偶任、曾氏 德朋公 標林公之次子,字建平,妣任、曾氏,生一子:朝良。
第51代 朝良 配偶張氏 朝良公 德朋公之子,字經,號監發,妣張氏,生二子:廷樂、廷聲。
第52代 廷聲 配偶張、毛、董氏 廷聲公 朝良公之次子,字美華,號照然,妣張、毛、董氏,生一子:元振。
第53代 元振 配偶古、風氏 元振公 廷聲公之子,字福立,號之雄,妣古、風氏,生二子:勝清、勝 海。
第54代 勝海 配偶陶氏 勝海公 元振公之次子,字茂,號芳炳,諱林芝,妣陶氏,生三子:試玉、試集、試茂。
第55代 試集 配偶姒、孫、姚氏 試集公 勝 海公之次子,字松華,妣姒、孫、姚氏,生一子遠。
第56代 遠 配偶張氏 長遠公 試集公之子,字福應,號心德,妣張氏,生三子:華封、華泰、華壽。
第57代 華封 配偶古氏 華封公 長遠公之長子,字四郎,號安要,妣古氏,生四子:祿清、祿源、祿永、祿祥。
第58代 祿源 配偶公孫氏 祿源公 華封公之次子,字青山,號昌充,妣公孫氏,生三子:星亮、星輝、星開。
第59代 星亮 配偶任氏 星亮公 祿源公之長子,字千秋,號萬忠,妣任氏,生六子:拱和、拱科、拱照、拱貴、拱盛、拱德。
第60代 拱照 配偶楊氏 拱照公 星亮公之第三子,字壽康,號 忠信,妣楊氏,生五子:報江、報聯、報睦、報淮、報盛。
第61代 報聯 配偶呂氏 報聯公 拱照公之次子,字發詔,妣呂氏,歿後同報聯公合葬沛縣木星形,生一子:杜伯。從上述監明公起至報聯公,已有五十六個世代的 發展歷史,發展范圍基本上是在沛縣,要到杜伯公之後才轉入陝西的杜城(即今長安縣境內),後又分支為唐氏、杜氏,這個時期,中國歷史已經進入東周列國時期(即西元前770年左右)。
第62代 杜伯 配偶 杜伯公 報聯公之子(是唐、杜兩姓的始祖),字致祿,事周為上卿大夫,掛右將軍帥,滅唐有功,封為唐杜伯,頂陶唐氏後是為姓唐,又食邑于杜再改為杜姓,所以說是唐、杜兩姓的始祖也。唐在山西的太原,杜在陝西西安府京兆(今長安縣杜城),即周時的杜伯國,公在周宣王靜46年(即西元前782年)授職諫政,搜索妖女女于民,王將殺公,公而非其罪,下大夫左儒亦共爭之,而王不許,杜伯公之長男隰叔便以官為姓,改為士氏。次男之子杜拽奔魯望晉之襄陽,其後則為杜氏。
第63代 隰叔 配偶逢、辛氏 隰叔公 杜伯公之長子,字良,號闡叔,居晉為士師,妣逢、辛氏,生四子:士龍、士吉、士雲、士和。
第64代 士雲 配偶孔、張氏 士雲公 隰叔公之第三子,字維綱,號誠光,妣孔、張氏,生七子:倉棋、倉桔、倉模、倉達、倉通、倉道、倉遠。
第65代 倉模 配偶由、爭鄒氏 倉模公 士雲公之第三子,字宗仁,諱士洪,妣由、爭鄒氏,共生十一子:榮文、榮武、榮職、榮振、榮康、榮秀、榮財、榮茂、榮信、榮吉、榮華。
第66代 榮信 配偶易、謝氏 榮信公 倉模公之第九子,字傅,號太光,諱為,周惠王八年(即西元前669年)授職為晉大司空,妣易、謝氏,生一子:封誥。
第67代 封誥 配偶 封誥公 榮信公之子,字成伯,諱士谷,官任晉司空,周襄王27年(即西元前625年)使盟會諸侯於垂隴,生三子:大福、大祿(即士會)、大祥。至此,我姓上祖在未封范姓之前,就已經歷了“五帝”和 “夏、商、周”三個朝代,共約2000年左右,其中還經歷了九次分支,即,伊祁氏帝堯--監明--劉累--禦龍氏--豕韋氏--唐侯--杜伯--顯叔--士蒍。最後,終成華夏之旺族。 綜上所述,現范、劉、唐、杜、士五姓是為“一家親”。
第68代 大祿 配偶何氏:范氏公譜第一世 士會公 名大祿,封誥公次子,又名隨季或隨會,字伯元,號武子,春秋時為晉國上卿大夫,初食邑於隨(即今山西省介休縣),故名隨會或隨季,西元前592年,即周定王15年,晉景公8年時,士會公仕晉有功,賜于國爵,加封太傅高平侯平王,食邑范(原為齊地,舊為山東省東昌府之范縣。西元1964年後劃歸河南省管轄),遂以范為姓,高平為郡,范氏即由此誕生。周襄王32年(即西元前620年)晉使趙盾使公與先蔑往秦,迎晉公子雍未返,是以先蔑復奔秦,居大夫之職,及後晉士會公升將中軍伐戎有功,獻狄俘於王室,加封為周太傅,十五年後告老。終養于范邑,時人皆稱公為范武子,後人像贊曰:“五君輔主,盟中有光,厚德載福,奕世其昌”。妣何氏,封夫人,歿後與公合葬范縣之上天鳳形。(廣東興寧范氏族譜載:士會公,諱大祿,歿葬於現今江蘇省沛縣下坑子,坐東 向西,有金字碑,莫前有石牛石馬為記。)公生三子:長曰:士燮、次曰:士球、三曰:士魴。 士會公及其三個兒子均仕晉,唯士燮公之次子貴文公之後在秦(即今陝西省)即姓劉,在晉者即姓范。在秦者傳至瑞公時生子曰:劉邦,即西元前206年即漢朝開國皇帝位的劉邦是也。
第69代 士燮 配偶柳氏、伍氏:第2世 士燮公 又名富仙,字美榮,又字僑,號文子,士會公之長子。周定王八年(西元前599年)為晉國中軍主將,救魯有功,封為司空執政,竊爵于范邑,稱范文子。晉景公八年(西元前592年)加封上將軍,歿于魯成公十八年(即西元前573年)六月初九日,後人對其像贊曰:“凱旋歸國,甘步後塵,之反不伐,公貽其人。”妣柳氏、伍氏,具封夫人,歿後與公合葬九原祖墳,共生三子:長曰:貴龍、次曰:貴文(留秦改劉姓)、三曰:貴鳳(即宣子)。
第70代 貴鳳(宣子) 配偶鄧氏 :第3世 貴鳳公 字 ,又字伯瑕,號若敬,號宣子,士燮公之第三子,周靈王九年(西元前563年為晉中軍元帥,立為上相,歿於西元前547,後人對其像贊曰:“一國興讓,公開其端,功著和睦,數世不堪。”妣鄧氏,封夫人,生一子曰:士鞅。
第71代 士鞅 配偶蔡氏:第4世 士坱公 字起松,號獻子, 貴鳳公之子,竊爵元帥,後升上相,為上卿大夫,西元前423年曾代趙越王執政十五年,後人對其像贊曰:“建功立業,首推王章,忠貞報國,史冊流芳。”妣蔡氏,封夫人,生二子曰:吉射、皋夷(早歿)。
第72代 吉射 配偶申氏宜人:第5世 吉射公 號昭子,士鞅公之長子,官居平章事,西元前493年遷齊國,為齊客卿,妣申氏宜人,生一子曰:元廣。
第73 代元廣 配偶鐘氏:第6世 元廣公 吉射公之子,世居齊國(即今山東境內),員外郎,妣鐘氏,封夫人,生二子曰:范彰、范蠡。
第74代 范蠡 配偶官氏:第7世 范蠡公 字少伯,號陶朱,諱鼎,元廣公之次子,生於西元前518年,春秋時有名的政治家。初事越王勾踐,苦心戮力,與勾踐深交二十餘年,在越王臥薪嘗膽時,出謀獻策,於西元前473年竟滅了吳國(國王為夫差),以報“會稽之恥”,稱上將軍,後來公認為“盛名之下難於久居”,且知勾踐的為人是“可以共患難,不可同安樂”,遂浮海遷齊,易名為“邸夷子皮”,治產數千萬,齊人聞其賢,請以為相,公不允,至陶(即今山東定陶西北),自號陶朱公,專心為商,富甲天下,廣施於人。公三次發大財,都把財物散濟於窮苦人,人們尊敬他,紀念他,把他尊為財神,後人對其像曰:“功成速退,止陶自樂,明哲保身,其人難學。”公歿於西元前438年,享壽八十歲,妣官氏,封誥命夫人,生二子曰:范鴻、范清。
第75代 范清 配偶官氏:第8世 范清公 范蠡公之次子,官任奉政大夫,妣官氏,封夫人,生二子曰:有傳、有經。
第76代 有傳 配偶劉氏:第9世 有傳公 范清公之長子,諱鑑,戰國時官任湘陽太守,妣劉氏,封夫人,生二子曰:錫康、永年。
第77代 錫康 配偶田氏:第10世 錫康公 有傳公之長子,員外郎,妣田氏,封孺人,生一子曰:范淑。
第78代 范淑 配偶馬氏:第11世 范淑公 錫康公之子,隨叔祖永年公去魏並徙,官至魏兵馬司,妣馬氏,封夫人,生一子曰:范雎
第79代 范雎 配偶歐陽氏:第12世 范雎(ju)公 又名范且(ju),後人誤作范睢(su )。范淑公之子,字叔,(?-前255年),字叔,中國戰國時魏國芮城(今山西芮城)人,有經天緯地之才,安邦定國之志,為中國歷史上的名流之一。初事魏,為須賈(g )的門 客,魏人誣其有通齊之罪,魏相(魏齊)笞之死而復生,乃易名“張祿”,奔秦說秦昭王,獻“遠交近攻”之策,被拜為秦丞相,封秦應侯,後因任人為親而舉薦不慎,與僚不睦而自免,遂解職歸田,急流勇退,讓相位於蔡澤。後人對其像贊曰:“遠交近攻,智謀建功,輔相秦主,宜受榮封”。妣歐陽氏,封夫人,生二子曰:范楷、范梁。
第80代 范楷 配偶藍氏:第13世 范楷公 范雎公之長子,字子模,諱聲則,承父“應天侯”之職,官居吏部侍郎,封地應天,妣藍氏,封夫人,生一子曰:范燦。
第81代 范燦[ 配偶司馬氏:第14世 范燦公 范楷公之子,字光輝,員外郎,妣司馬氏,封宜人,生二子曰:范比、范齊。
第82代 范比 配偶蘇氏:第15世 范比公 范燦公之長子,官任奉政大夫,妣蘇氏,封夫人,生三子曰:大義(後派未詳)九星、世才(妣官氏,生一子曰:范麟,後派未詳)。
第83代 九星 配偶李氏:第16世 九星公 范比公之次子,字明昭,諱照,隨叔父范齊公奔匈奴王,封為大元帥。妣李氏,封誥命夫人,生三子曰:學忠、學賢(妣宋氏,後派不詳)、學元(妣錢氏,後派未詳)。
第84代 學忠 配偶賴氏:第17世 學忠公 九星公之長子,字代,諱靖侯,因促匈奴王歸朝有功,封為范陽侯(范陽即今北京地區),食邑六千二百戶,歿後葬燕山北麓界上盆形,妣賴氏,封夫人,生三子曰:范儀、范信、范位。
第85代 范位 配偶李氏:第18世 范位公 學忠公之第三子,襲爵范陽侯,妣李氏,封宜人,生一子曰:宗德。
第86代 宗德 配偶李氏:第19世 宗德公 范位公之子,字德星,諱懷侯,襲爵范陽侯,官任奉政大夫,妣李氏,封夫人,生二子曰:范增、范城。
第87代 范增 配偶葛氏:第20世 范增公 宗德公之長子,(前278年-前204年),戰國後期至秦末居巢(今安徽省巢湖市亞父街道)人,為楚霸王項羽的進階謀士,被項羽尊為“亞父”,拜為軍師,在當時的楚(項羽)漢(劉邦)爭霸中,范增為項羽出謀獻策,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詳情另傳),妣葛氏,封夫人,生二子曰:亮海、度海。
第88代 亮海 配偶吳氏:第21世 亮海公 范增公之長子,字果,官任驃騎將軍,妣吳氏,封夫人,歿後與公合葬仙人 獻 掌 形,生二子曰:范式、范斌(後派不詳)。
第89代 范式 配偶鐘氏宜人:第22世 范式公 亮海公之長子,字峻,諱世卿,官任漢臣,因避亂而徙居隴西,後又定居河南之南洋,妣鐘氏宜人,生二子曰:大鶚、至鯤。
第90代 大鶚 配偶遊氏:第23世 大鶚公 范式公之長子,字福元,官任御前侍衛,妣遊氏,封夫人,生一子曰:國禮。
第91代 國禮 配偶彭氏:第24世 國禮公 大鶚公之子,字賢書,員外郎,歿葬高崗鳳形,妣,封嬬人,歿葬風吹羅帶形。生三子: 旺、晴、日豈。
第92代 旺 配偶馮氏:第25世 范旺公 國禮公之長子,字保泰,官任順昌巡檢,妣馮氏,封夫人,歿後與公合葬金雞報曉形,生一子曰:范竟。
第93代 范竟 配偶李氏:第26世 范竟公 范旺公之子,字景宏,官任兵部侍郎,妣李氏,封夫人,歿後夫婦合葬眠牛形,生一子曰:逢海。
第94代 逢海 配偶黃氏:第27世 逢海公 范竟公之子,字文淵,諱太元,又名津,官居都尉,陝西太守,太傅,妣,歿後夫婦合葬貓兒洗面形,生三子曰:政、敏(徙居陳留,後派未詳)、致(徙居山陽,後派未詳)。
第95代 政 配偶高氏 范政公 逢海公之長子,字聯開,官任御史中丞,妣,歿後與公合葬鎮海踏龜形,生二子曰:范襲、步高(幼歿)。
第96代 范襲 配偶林氏 范襲公 范政公之長子字倩,官任梧州刺史,歿葬鯉魚上灘形,妣林氏, 封 夫人,歿葬蝴蝶形,生二子曰:范達、范遜。
第97代 范達 配偶古氏 范達公 范襲公之長子,字洪泰,員外郎,妣古氏封夫人,歿後夫婦合葬雄鵝躍水形,生二子曰:思能、 思陵。
第98代 思陵 配偶顧氏 思陵公 范達公之次子,字舒衍,官任穎昌知府,後升任道臺,妣顧氏,封夫人,歿後夫婦合葬螃蟹遊湖形,生四子曰:立忠(妣李氏,後派未詳)、立信(妣黃氏,後派未詳)、立仁(妣劉氏,後派未詳)、立義。
第99代 立義 配偶馬氏 立義公 思陵公之第四子,字叔矩,又名易常,諱顯,官由太學博士升龍舒侯,至吏部事使,歿葬大塘浮鴨形,妣馬氏,封夫人,以賢名稱世,歿葬鳳凰形,生二子曰: 范滂、范深。
第100代 范滂 配偶田氏 范滂公 立義公之長子,字孟博,諱孔林,生於西元137年,歿於西元169年,原籍在東漢汝南徵羌(即今河南郾城東南),少居風節舉孝廉,至署汝南功曹(太守),升冀州清詔使,遷光祿勳辦主事,為東漢名卿,名列八顧,妣田氏,封夫人,歿後夫婦合葬仙人獻掌形,生二子曰:鑑偉、鐘偉。
第101代 鐘偉 配偶彭氏 鐘偉公 范滂公之次子,字道生,官至文登吏部尚書,妣,封誥命夫人,生三子(誰出未詳):復興(後派未詳)、再興、(後派未詳)。
第102代 再興 配偶陳氏 再興公 鐘偉公之次子,字宗龍,諱晷,官居司徒左長史,遷雍州刺史,妣陳氏,封夫人,生四子曰:范督、范馨、范卿、范陳。
第103代 范馨 配偶甘氏 范馨公 再興公之次子,字雅,號正卿,官任吏部侍郎,妣甘氏, 封 夫人,生一子曰:范汪。
第104代 范汪 配偶鄺氏 范汪公 范馨公之子,字玄平,諱穆侯,官任徐、兗兩州刺史,平北將軍,封武興侯,卒贈散騎常侍,蓍作有《荊州記》、《尚書大事》、《華林故事》等傳於後世,妣鄺氏,封夫人,歿後夫婦合葬上灘鯉魚形,戍山辰向,生三子曰:范康、范寧、范少連。
第105代 范寧 配偶曹氏 范寧公 范汪公之次子,字武子,封陽遂鄉侯,官至豫章太守拜中書郎,後來在唐朝貞觀時被皇帝崇為聖廟,到宋真宗 時加封為新野伯,妣曹氏, 封 夫人,生二子曰:桃元、梅元。
第106代 梅元 配偶厲氏宜人 梅元公 范寧公之次子,諱參,員外郎,妣厲氏宜人,歿後與公合葬龜形,生三子曰:祿峻、祿連、祿審。
第107代 祿審 配偶慕容氏 祿審公 梅元公之第三子,字著春,又名曙,以文學顯著,官任上谷太守,妣慕容氏,封恭人,歿後與公合葬龍形,生二子曰:范福、范祥。
第108代 范福 配偶張氏 范福公 祿審公之長子,位元組信,官居會稽太守,妣張氏,封夫人,生一子曰:范權。
第109代 范權 配偶袁氏宜人 范權公 范福公之子,字文度,員外郎,妣袁氏宜人,歿後夫婦合葬張家界武陵源鳳形,生二子曰: 林芝、宏芝(妣傅氏,後派未詳)。
第110代 林芝 配偶鄧氏宜人 林芝公 范權公之長子,字彪秉,妣鄧氏宜人,生一子曰:曦廣。
第111代 曦廣 配偶何氏家人 曦廣公 林芝公之子,字協,員外郎,妣何氏家人,歿後夫婦合葬飛天鳳形,生四子曰:范悅、范恬、范愷、范慎。
第112代 范悅 配偶黃氏 范悅公 曦廣公之長子,字夷中,官任青州從事司徒,妣黃氏,封夫人,歿後夫婦合葬鳳形,辰山戍向,生二子曰:范休(字柏年)、范遵(字松年)。
第113代 范休(字柏年) 配偶袁氏 范休公 范悅公之長子,字柏年,號融,官任淮州刺史,後子孫遂定居淮州之河內,公為政清廉,愛護百姓,深受世人褒贊。後人贊其像曰:“德本廉讓,卻恥誇張,因主下問,始白中藏”。妣袁氏,封夫人,生二子:以讓、以臣(後派未詳)。
第114代 以讓 配偶岳氏 以讓公 范休公之長子,字朗,諱能臣,官任鎮北將軍,妣岳氏,封夫人,歿後夫婦合葬猛虎下山形,生三子曰:范復(早歿)、范衡、范衍。
第115代 范衡 配偶梁氏 范衡公 以讓公之次子,字廷官,官至中書郎,妣梁氏,封夫人,生二子曰:范煥、范煌。
第116代 范煥 配偶福氏 范煥公 范衡公之長子,字伯郎,官任常州刺史,妣封夫人,生一子曰:千興。
第117代 千興 配偶凌氏 千興公 范煥公之子,字為勇,諱強,以子履冰貴卒贈太子少保,妣凌氏,封夫人,歿後與公合葬蜘蛛結網形,生一子曰:履冰。
第118代 履冰 配偶劉氏、張氏 履冰公 (西元659~725年)千興公之子,字始凝,諱裳,又名清岐,世居河南之河內(即今河南開封)懷慶府,官居盛唐宰相,唐武后時為鸞台天官二侍郎,春宮尚書,後任鳳閣鸞台平章事,兼修國史,時謂北門學士,咸稱良丞,時人對其像贊曰:“直道而行,忠心報國,方知古人,史魚為則”公為河內范氏始祖,為學士時與元頊,周恩茂同撰《烈女傳》、《臣軌百僚新戒樂書》等千餘卷。妣劉氏、張氏,具封夫人,生三子曰:冬芬、冬菁、冬菖。公之三子自後各自藩衍,各成一系,現居江南、江淮、東南、西南諸地的范姓均出自履冰公之後。
第119代 冬菁 配偶張、李兩氏 冬菁公 履冰公之次子,字天香,諱邦瑞。唐長安二年登壬寅科進士榜,官居朝中通判。妣張、李兩氏,具封孺人。生二子曰:鳴鶴、鳴鸞。(先遷湖南,宋時遷蘇州吳縣,後再遷福建清流、寧化上杭等地)
第120代 鳴鶴 配偶韓、駱氏 鳴鶴公 冬菁公之長子。字翔高,官任侍御史,妣韓、駱兩氏,具封恭人。生二子曰:季春、季明。
第121代 季春 配偶何氏孺人 季春公 鳴鶴公之長子。字景和,官任監鹽場行瞻軍酒庫。妣,生二子曰:居中、居倫。
第122代 居中 配偶邵氏 居中公 季春公之長子。字德正,官任觀察使,後遷汾州(今陝縣),妣邵氏,封夫人,生二子曰:傳正、傳規。
第123代 傳正 配偶顧氏 傳正公 居中公之長子。字維天,以恩補太廟齋郎,官至刺史,妣顧氏,生二子曰:范隋、范隆。
第124代 范隋 配偶俞氏 范隋公 傳正公之長子。字以亨,唐咸通十一年庚寅(西元870年)一支渡江為浙江處州麗水縣丞,後因中原離亂,不得歸故里河內,遂隨南下人流徙居蘇州吳縣肇基。公為蘇州范氏始祖,妣俞氏,封夫人,生三子曰:范質、范贄、范頎。
第125代 范頎 配偶呂氏 范頎公 范隋公3子。字為中,號日均。妣呂氏,生一子曰:夢齡。
第126代 夢齡 配偶陳氏 夢齡公 范頎公之子。字文襄,事吳越,為中吳節度使判官,以曾孫仲淹公貴贈樞密副使,宋累贈太師徐國公。妣陳氏,封誥命夫人,生三子曰:贊時、誥模、光模。
第127代 贊時 配偶錢、吳氏 贊時公 夢齡公之長子。字汝節。仕吳越,九歲舉神童,授監秘正字。以孫仲淹公貴拜樞密副使,宋累贈太師,追封唐國公。妣錢、吳兩氏,具封賢德夫人,生七子曰:范堅、范垌、范墉、范壎、范埴、范理、范昌言。
第128代 范墉 配偶陳、謝氏 范墉公 贊時公之第三子,字佛克,又字德防。公原仕于吳越王錢俶,歸宋後歷任武德、武信、武寧三軍節度書記。以子仲淹公貴贈樞密副使,以孫忠宣公貴追贈太師周國公、開封府儀同三司尚書令。歸宋十餘年間,自冀(河北)而蜀(四川)而徐(徐州),歷盡艱辛。妣陳、謝兩氏,具封夫人,生五子:仲滋、仲溫、仲洿、仲滔、仲淹。
第129代 仲淹 配偶李氏、彭氏: 仲淹公 字希文,謚文正,范墉公之晚子,本命生于宋端拱二年乙醜歲(西元989年)八月初二丑時,歿于歿于宋四年壬辰歲(西元1052年)五月二十日辰時,享壽六十四歲,葬於河南洛陽伊樊裡萬安山。蘇州天平山葬衣冠,名“萬笏朝天”,系壬龍入首,乾山巽向,左水倒右出祿,存丙胎位而去,山砂回作城閣。公世居江南蘇州吳縣,二歲而孤,隨母謝氏從於淄州長山朱文瀚家,遂以朱姓,取名說(shui)。初住長白山僧舍修學,缺衣少食,生活十分清苦,後又居南都郡學舍“斷齏劃粥”,繼續苦讀,終於在宋祥符八年(西元1015年)舉乙卯科進士,禮部選為第一名,初任廣德軍司理參軍,天聖四年(西元1025年)欽授奏事參政兼大學士侍講,官至輔宰,封汝南公。所至均有惠政,受到老百姓的愛戴,不少地方的老百姓還立像建生祠,香火奉祀,先儒有論“本朝人物,公為第一, 佐宋皆聖賢,事業白璧無瑕,光彩照人”宋仁宗欲大用公時,公卻病疾逝世,宋仁宗曰:范仲淹方始大用,如是惜哉。謚封文正,贈兵部尚書,追封楚國公,賜碑曰:“褒賢之碑”。賜廟額曰:“忠烈廟”。清康熙五十五年丙申歲(西元1716年)清帝降詔全國各省、州、縣,將公配祀聖廟在先儒司馬光之上,皇帝遣朝廷六部官員於同年正月十三日把公奉入聖廟崇祀。妣李氏,太師昌齡公之女,封誥命夫人,又妣彭氏,彭氏謚仁肅,封為一品太夫人,生四子:(誰出未詳):長純佑、次純仁、三純禮、四純粹。立從子曰:純誠。
第130代 純佑 配偶錢氏: 純佑公 仲淹公之長子。字天成,又字廷義,謚忠貞。本命生于于宋仁天禧五年辛酉歲(西元1021年),歿于歿于宋八年癸卯歲(1063年,英年早逝。歿後附葬於河南洛陽伊樊裡萬安山文正公墓佳城,配祀文正公祠。公英俊能文,性能事父,剛正不阿,隨父出征關陝,屢建功勳,作主簿,官至吏部尚書、閩浙兩省總督。世人對其像贊曰:“風流道德,世所樂聞,雖常致士,素不忘君”。妣錢氏,封夫人,生二子:長如符(字正臣)。次如節(字正鼎),又名祖禹)。
第131代 如符 配偶周氏: 伯祖如符公:純佑公之長子,字正臣。官居奉政大夫,徙居至建寧府肇居。妣周氏,生二子曰:才松、才柏(後派不詳)。 第131代 如節 配偶施氏:第3世 如節公 純佑公之次子,字祖禹,號正鼎,又號淳莆,謚正獻。本命生于于宋仁寶元三年(西元1040年),是北宋著名的史學家、政治家、文學家,祖籍蘇州吳縣。少因父母早逝,只得隨叔祖父范鎮到四川成都生活,范鎮是當時的朝庭命官,京都重臣,范鎮公一生為人忠直,祖禹公從小深受影響,受到良好的熏陶,好學上進,于,于宋嘉佑八年(西元1063年)舉癸卯科進士,出任資州花水縣知事。後官任秘書省正字、朝中著作郎、諫議大夫、翰林院學士、龍圖閣大學士等職。西元1066年曾與司馬光等同撰大型國史《資治通鑑》,他負責的是篇幅最大的《唐史》部份,共八十一卷,當時祖禹公年紀僅二十六歲。後被當朝權姦蔡京、章惇等誣陷受貶。宋哲宗元佑六年(西元1091年)初貶陝州(即今河南陝縣),西元1093年貶永州(即今湖南醴陵縣),家人初遷湖南。後又再貶,家人隨遷,由北而南,西元1095年由湘入閩,攜家眷和五個兒子定居福建清流。西元1098年春,公又被貶至廣東化州,暫住在化州石牛崗(今名獅山)南山寺(家眷兒子仍留福建清流)。公因政治上打擊太大,加之長途拔涉,萬般奔波,水土不服,終於病倒在寺廟裡。這年冬天的十一月中旬歿於該寺,終年五十九歲。其時身邊只有四子范衝范沖公在他身旁料理,即簡葬於獅山。當時的州署官員為其立碑曰:“龍學范公墓”。妣施氏,封夫人,謚慈淑。生於西元1039年,歿葬福建清流觀音岩,癸山丁向。生由清流遷徙至寧化石碧村避難, 五子曰:長:衡(號亙一郎)。次:徽(號亙二郎)。三:衍(號亙三郎)。四: (號亙四郎)。五:禦(號亙五郎)。
第132代 衍(號亙三郎) 配偶林、陳氏: 范衍公 如節公之第三子,號亙三郎,謚惠穆,又曰樸直。官至秘閣校理、諫議大夫、侍講學士、翰林院大學士。南宋初年高宗時(西元1127年)由於北方金兵南下入侵大宋朝,隨南流人潮先徙入閩至清流縣。後公與胞兄范衡(亙一郎)又歿後兄弟都葬在寧化石 村。妣吳氏,謚柔靜,授封恭人。生三子曰:長范芝,號萬一郎,妣林、陳氏。後裔遷居湖南,廣東等地肇居,後派不詳。次:范芊,號萬二郎。三:范諧,號萬三郎,妣陸、錢、黃氏,生子不詳。其後裔遷徙至浙江、漳州等地肇居,後派不詳。
第133代 范芊 配偶江、汪、程、邱四太人: 范芊公 范衍公之次子,字護義,號萬二郎。官初任廣東潮州府同知,後升翰林院左中允兼大學士侍講(皇帝的文史官員)。歿後葬庵圩。妣江、汪、程、邱四太人,具封恭人。共生九子: 長曰:滋才 號千一郎(江氏生)官拜光祿大夫,出判閩之延平,卒于官,落籍沙邑(沙縣)南宋末,范千一的孫子范華四(諱允鑑),為避戰亂,與族姪范膺、范繼、范述兄弟3人移居大湖鎮新洋村蝦坑,為永安范姓開基始祖。 次曰:滋文 號千二郎(江氏生),又稱寧壁公,諱彌正。拔貢生,南宋中期官任汀州府教諭,先居寧化石壁村,為官後遷徙至上杭縣城福壽坊中街,後又隨莊移居南湖村(即今上杭縣廬豐安鄉)。歿葬上杭縣舊縣石圳潭大河邊“雄鵝躍水”形,坤山艮向。妣徐、張兩太人,共生十一子(誰出未詳)。長松崗、次柏崗、三梅崗、四峰崗、五慶崗、六鼎崗、七彩崗、八岐崗、九久崗、十遠崗、十一鐵崗、按百字輩分別從百一郎到百十一郎。其後裔多今分布在廣東梅州大埔清溪、福建永定等地居住。三曰:滋聖 號千三郎(汪氏生)四曰:滋英 號千四郎(江氏生)五曰:滋傑 號千五郎(江氏生),公葬在福建上坑縣洋坑,妣陰氏,葬 坪。生子曰:百五郎。六曰:滋賢 號千六郎(邱氏生) 因邱太人長期定居廣東興寧縣,滋賢公後裔現今都在興寧等地藩衍。 七曰:滋能 號千七郎(程氏生) 八曰:滋章 號千八郎(邱氏生)遷於廣東大埔梓裡青溪桃林村肇居,為桃林始祖。 九曰:滋俊 號千九郎(程氏生)遷廣東興寧縣東廂古樓坪肇居,其後裔又遷廣西省北流縣等地肇居,妣鄭氏。
第134代 滋文 配偶徐、張氏: 滋文范芊公次子 號千二郎(江氏生),又稱寧壁公,諱彌正。拔貢生,南宋中期官任汀州府教諭,先居寧化石壁村,為官後遷徙至上杭縣城福壽坊中街,後又隨庄移居南湖村(即今上杭縣廬豐安鄉)。?葬上杭縣舊縣石圳潭大河邊“雄鵝躍水”形,坤山艮向。妣徐、張兩太人,共生十一子(誰出未詳)。長松崗、次柏崗、三梅崗、四峰崗、五慶崗、六鼎崗、七彩崗、八岐崗、九久崗、十遠崗、十一鐵崗、按百字輩分?從百一郎到百十一郎。其後裔多今分布在廣東梅州大埔清溪、福建永定等地居住。
第135代:遠崗公 遠崗公伯十郎、滋文公第十子,字達英號順先,原居寧化縣石壁村、因父官居上杭南湖村,後因宋季鼎沸,遷移潮洲府海陽縣清溪鄉而家,至明朝成14年戊戌開繞平縣灤州都至明嘉靖元年壬午歲公係大埔縣始祖,修心積德後裔蕃行。公葬清溪青潭角,辰山戌河,螃蟹遊湖形,又元龜子地,妣陳氐,因長子大一郎在福建永定縣藍岡村居住,請去安葬永祀,生四子長子大一郎居永定縣藍岡村,次子太二郎移韶州英德縣,三子太三郎居清溪縣中村蕉坑。四子太四郎居清溪松前車確灘。
第136代:太四郎公 ,遠崗公四子,妣黎氏七娘生2子、均成、均甫。
第137代:均甫公 太四郎公次子,妣劉氏黃氏生2子、長友信原居故土,次良祐移興寧合湖瓏。
第138代: 良祐公 良祐公號綿山均甫公次子,自大埔移興寧合湖瓏,卒葬本邑鄭岡下坪堡赤澗塘甘葛壩。乾山巽向、蜈蚣吐珠形。妣陳氏與公合葬。生五子長文彬字福源,移嘉應州汾水乖子度等處。次文興子福淵移長樂泥坑橫坡等處。四文響字福深,移程鄉本州雙山水南壩等處。五文質公字福山
第139代:文質公 文質公字福山,良祐公第五子,公授職三府,父大埔縣車確灘移居興南廂合湖基,妣馬氏,伍氏,生四子,敬來,敬遠,敬茂,敬盛。
第140代敬盛公 文質公四子,敬盛公生四子法鼎法勝法茂法澄,法鼎公移興寧縣坭坡鄉鴨嫣瓏,法勝公移長樂坭坡村宅場辰山戍向,蜻蜓點水形,法茂公生五子,一居大埔縣,一居白芒花,一居甲子所,一居錫坑,一居樟田。法澄公移陸豊縣崙嶺鄉黃護寮等處。
第141代第1世法澄公 敬盛公之四子,諱法澄,號昆義,謚垂衍范公,妣劉氏,袁氏,謚瑞秀、博則,袁生2子,長子均堡號善承公,即黃護塞世代系始祖,次子鈞壽號志廣。劉太生二子,長子劉堡號艾厚,次子劉壽號艾道,昆義公辭世葬于中坑尾崙歷山,坐東向西。
第142代:第2世劉堡公 法澄公長子,諱劉堡號艾厚謚承貽,妣陳孺人,生2子,長子福公,次子公福,辭世葬於野豬坑坐東向西。
第143代:第3世福公 劉堡公之長子,諱福公號永祚,妣賴孺人謚恭惠,生二子,長子文聰號作謀,次子文玉。永祚公葬於后來坑坐南向北,賴孺人葬於祠堂角頭座北向南。
第144代:第4世 文聰公 福公長子,諱文聰號作謀,妣鐘、劉孺人,共生六子崇安、崇寧、崇勝、崇如、崇琳、崇昱,文聰公葬於營埔裡,坐東向西,鐘劉孺人葬野豬坑坐北朝南。
第145代:第5世崇昱 文聰公六子,諱崇昱號歷府謚義幹公,妣余彭孺人。余生二子、長子元嵩號峻崖,次子元森號峻侃,彭生二子長子元峰號極山、次子子命。祟昱公葬於蛇頭龜’坐東向西余彭孺人葬野?坑坐北向南。
第146代:第6世諱元峰 崇昱公長子,號極山公,妣盧廖孺人,生二子長子月建號鳳崗,次子日重號權與,元峰葬在祠堂閣坐東向西,盧廖孺人葬在猫竹寨坐南向北。
第147代:第7世諱日重 元峰公次子,號權與、法號法廣,妣楊戴二孺人,生三子、長子施震號引遂,次子施采號照光,三子施寮。權與公葬於和尚突坐南向北,楊孺人葬羊角坑雷沙眾,戴孺人葬母子瀝。
第148代:第8世諱施震 日重公長子,號引遂,妣羅李二孺人,生二子:長子孫霞公、次子德輝、羅孺人葬黄塘肚,李孺人葬在打鍚槌。
第149代:第9世孫霞公 施震公長子,妣葉孺人,生獨子名子淵。
第150代:第10世子淵公 孫霞公子,妣曾孺人。生三子:長子特璽次子特靈三子特傳。
第151代:第11世諱特璽 子淵公長子 號國謚恂雅,生於雍正乙己三年九月一日子時(1725) 卒於乾隆己丑三十四年正月廿七日己時(1765), 妣王孺人謚烈淑太、生於雍正甲寅十二年十一月廿一日(1734) 卒於道光壬午2年七月廿四日巳時(1822) 生二子:作義。作飛 特璽公於乾隆甲午戌十九年(1754)年遷台29歲,居住湖口羊喜窩,為來台始祖。
第152代:第12世﹕作義公 謚剛烈、特璽公長子 生於乾隆乙亥廿年七月廿五日戌時(1755) 卒于道光丙戌六年十二月廿三日寅時(1826) 妣彭太孺人,謚懿順,生於乾隆己卯廿四年十二月廿三日寅時(1759) 卒于嘉慶丙辰一年正月廿七日酉時(1796)
第152代:第12世﹕作飛公: 特璽公次子 生於乾隆辛己廿六年八月六日辰時(1761) 卒于道光庚戌三十年九月十日午時(1850) 妣吳太孺人謚助柔、生於乾隆戌子卅三年三月十七日寅時(1768) 卒于道光甲辰廿四年二月十七日午時(1844) 作飛公夫婦生八子:天拱、天創、天護、天扶、天可、天廣、天順、天運 八房是為范八茂由來。二子天創立于作義公過房。
第大房世系表 第153代:第13世 天拱公 生於乾隆庚戌55年5月27日巳時(1790) 妣戴孺人生於乾隆乙卯60年8月5日戌時(1795) 生一子朝旺 第154代:第14世 朝旺公 生於嘉慶戌寅23年8月18日丑時(1818) 妣廖孺人 以下遺傳不明
第2房世系表 第153代:第13世 天創公 :作飛公次子 生於乾隆辛亥56年9月15日巳時(1791) 妣陳孺人生於嘉慶庚申5年3月9日子時(1800) 生5子:朝魁.朝美.朝山.朝穎.朝仟 第154代:第14世 朝魁公 生於道光辛己1年1月8日酉時(1821) 卒於光緒癸未9年6月1日戌時(1883) 妣徐氐爭 生於道光乙酉5年10月16日亥時(1825) 卒於宣統庚戊2年10月10日子時(1910) 生3子士賢.士勣.士恩 朝美公 生於道光甲申4年8月24日酉時(1824) 卒於光緒辛丑27年5月6日戌時(1901) 妣徐孺人 生於道光辛卯11年11月5日酉時(1831) 卒於光緒丁酉23年10月19日丑時(1897) 生3子士統.士浮.士房。士浮過房朝穎公。 朝山公 生於道光戌子8年8月27日子時(1828) 卒於光緒丁丑3年3月11日丑時(1877) 妣温孺人 生於道光辛卯11年12月28日亥時(1831) 卒於光緒甲申10年7月19日丑時(1884) 生5子士火.士通.士開.阿士.士增。士通.阿士失傳明。 朝穎公 生於道光庚寅10年6月12日子時(1830) 卒於同治戌辰7年9月21日丑時(1868) 妣陳孺人 生於道光庚寅10年3月30日丑時(1830) 卒於咸豊壬子2年2月7日子時(1852) 妣賴孺人 生於道光癸己13年10月16日 (1833) 卒於光緒己丑15年1月23日亥時(1889) 無生育,朝美公次子士浮過房繼承。 朝仟公 生於道光乙未15年11月28日子時(1835) 卒於同治丁卯6年12月25日丑時(1867) 妣魏孺人 生於道光壬寅22年8月31日丑時(1842) 卒於民國15年6月6日亥時(1926) 生獨子士龍。 第155代第15世 士賢公 生於咸豊壬子2年5月7日(1852) 卒於宣統庚戌2年12月4日 (1910) 妣黃紅 生於咸豊丙辰6年3月9日 (1856) 卒於光緒庚子26年10月18日 (1900) 妣魏盡 生於光緒戎寅4年1月16日 (1878) 卒於民國30年1月9日 (1941) 生6子阿井.水盛.阿番.運才.傳福.雲仙。 士勣公 生於咸豊乙卯5年6月6日(1855) 卒於光緒戉戌14年8月2日 (1898) 妣邱甘 生於咸豊己未9年5月9日 (1859) 卒於民國7年2月18日 (1918) 生2子阿元.澄水。 士恩公 生於同冶己巳8年12月26日(1869) 卒於民國12年9月29日 (1923) 妣徐氏雙 生於同治戉辰7年8月4日 (1868) 卒於民國4年12月15日 (1915) 妣劉氏合 生於光緒壬午8年9月11日 (1882) 卒於民國23年11月3日 (1934) 生2子金標.雲清。 士統公 生於咸豊乙卯5年9月18日(1855) 卒於民國17年12月25日 (1928) 妣葉孺人 生於咸豊丙辰6年3月10日 (1856) 卒於民國3年8月9日 (1914) 生4子雲木.雲鑼.雲燕.雲石。 士浮公 生於咸豊戊子8年7月7日(1858) 卒於光緒辛卯17年11月29日(1891) 未婚,養子阿安繼承。 士房公 生於同治壬戊1年(1862),遺傳明。 士火公 生於咸豊壬子2年2月14日(1852),遺傳明。 妣賴孺人生於咸豊乙卯5年4月20日(1855),遺傳明。 生1子添進遺傳明。 士通公生于咸豊5年8月21日(1855),遺傳明。 士開公 生於咸豊8年10月23日(1858) 卒於民國18年6月19日 (1929) 妣劉孺人 生於同治1年3月13日 (1862) 卒於民國29年8月28日 (1940) 生3子帝生.阿雲.阿淡。 阿士公 生於咸豊11年6月18日(1861) 卒於民國11年10月15日 (1922) 遺傳明。 士增公 生於同治3年12月16日 (1864) 卒於民國3年9月27日 (1914) 妣蔡美妹 生於光緒2年9月1日 (1876) 卒於民國34年3月20日 (1945) 生3子雲城.阿然.雲田。 士龍公 生於同治2年3月2日 (1863) 卒於光緒15年6月6日 (1889) 妣鄒喜妹 生於同治3年10月16日 (1864) 卒於光緒22年5月30日 (1896) 生3子雲乾.雲帝.雲斗。
第3房世系表 第153代:第13世 天護公 生於乾隆58年5月10日亥時(1793) 妣譚孺人生於嘉慶11年2月13日申時(1806) 生2子朝萬.朝捷 第154代:第14世 朝萬公 生於 卒於光緒22年10月10日 (1896) 妣黃教妹 生於 卒於 生2子士健.士立 朝捷公 生於 卒於 養一女雲妹。 第155代第15世 士健公 生於同冶10年9月19日(1871) 卒於民國20年4月8日 (1931) 妣陳阿妹 生於同治9年8月12日 (1870) 卒於 生2子雲祥.雲發。 士立公 生於光緒1年10月2日(1875) 卒於民國8年4月30日 (1919) 失傳。 雲妹 生於光緒7年11月17日(1881) 卒於 生一子健祿。
第4房世系表 第153代:第13世 天拱公 生於乾隆60年9月9日亥時(1795) 妣因孺人生於嘉6年4月11日申時(1801) 生4子朝光.朝財.朝貴.朝活。 第154代:第14世 朝光公 生於道光11年2月28日午時(1831) 卒於民國元年7月16日丑時(1883) 妣劉連妹 生於道光13年9月4日子時(1833) 卒於光緒27年7月6日戍時(1901) 妣黎六妹 生辰明 生4子士榮.士鴻.士亮.士川。 朝財公 生於道光14年6月2日戎時(1834) 卒於 妣古傳妹 生於道光19年1月28日辰時(1839) 卒於 生3子秀鎗.士球.秀香。 朝貴公 生於道光23年6月18日寅時(1843) 未婚,士川過房繼承。 朝活公 生於道光25年4月20日戍時(1845) 無生育,朝貼公次子士球過房繼承。 第155代第15世 士榮公 生於咸豊5年9月9日(1855) 卒於 妣張粉妹 生於咸豊8年8月11日 (1858) 卒於 生5子雲遠.雲步.雲貞.雲祥.雲?。 士鴻公 生於同治2年11月5日(1863) 卒於民國45年11月10日 (11956) 妣邱雙妹 生於同治10年11月13日 (1871) 卒於 生8子雲隆.雲瑞.雲成.雲福.雲城.雲柳.雲盛.雲發。 士亮公 生於同冶6年3月11日(1867) 卒於民國32年12月26日 (1943) 妣周還妹 生於同治8年11月14日 (1869) 卒於民國46年1月2日 (1957) 生4子雲水.雲爆.雲彩.雲登。 士川公 生於光緒2年4月24日(1876) 卒於民國34年5月13日 (1945) 妣羅森妹 生於光緒5年9月2日 (1879) 卒於民國53年5月4日 (1964) 妣葉定妹 生於光緒6年11月25日 (1880) 卒於民國44年12月3日 (1955) 生5子雲生.雲梯.雲極.雲騰.雲。 秀鎗公 移居嘉義遺傳不明。 士球公 生於同治6年12月18全(1867) 卒於光緒33年8月18日 (1907) 妣羅月妹 生於同治13年3月8日 (1874) 卒於民國37 (1948) 生4子雲光.進元.進土.接基。 秀香公 移居嘉義遺傳不明。
第5房世系表 第153代:第13世 天可公 生於嘉慶5年3月5日申時(1800) 妣徐孺人生於嘉慶20年10月3日申時(1815) 生2子朝梅.朝連。 第154代:第14世 朝梅公 生於咸豐3年6月22日 (1853) 卒於民國11年5月20日 (1922) 妣溫滿妹 生於咸豐8年2月25日 (1858) 卒於民國34年11月17日 (1945) 生1子士冉。 朝連公 未婚收養女?妹。 第155代第15世 士冉公 生於光緒19年1月13日(1893) 妣呂圓妹 生於光緒20年5月20日(1894) 生4子 阿舉.榮火.阿勝.雲海。 窓妹 招婿張漢雲生1子范張雙金。
第6房世系表 第153代:第13世 天廣公 生於嘉慶6年12月7日子時(1810) 妣張孺人生於嘉慶8年10月23日申時(1813) 生2子朝炎.朝享。 第154代:第14世 朝炎公 生於道光12年3月25日 (1832) 卒於光緒19年(1893) 妣羅河姜 生於道光16年2月14日 (1836) 卒於民國7年8月25日 (1918) 生1子士漢。 朝享公 生於道光29年7月5日 辰時(1849) 卒於民國10年8月13日寅時(1893) 妣劉孺人 生於道光25年4月23日 (1845) 卒於民國34年12月11日午時 (1945) 生5子士典.士迎.士集.士福.士清。 第155代第15世 士漢公 生於同治10年 (1871) 妣古幼妹 生於光緒2年9月23日(1876) 卒於民國10年12月1日午時 (1921) 生5子 雲安.雲造.雲春.雪壽.雲騲。 士典公 生於光緒8年6月18日 (1882) 卒於民國40年7月27日時 (1921) 妣賴錦妹 生於光緒10年7月3日(1884) 卒於民國74年10月17日時 (1985) 生1子 雲恭。 士迎公 生於光緒10年5月15日 (1884) 卒於民國44年2月7日時 (1955) 妣周豆妹 生於光緒9年8月25日(1883) 卒於民國58年5月9日時 (1969) 生1子 雲鏡。 士集公 生於光緒12年4月20日 (1886) 卒於民國38年11月21日時 (1949) 妣魏阿申 生於光緒14年4月22日(1888) 卒於 生3子 雲鑑.雲發.雲溪。 士福公 生於光緒19年6月14日 (1893) 卒於民國57年2月12日時 (1968) 妣黎貴妹 生於光緒30年1月20日(1904) 卒於民國75年12月23日(1986) 生2子 雲鑼.雲輝。 士清公 生於光緒22年5月9日 (1896) 卒於民國52年3月31日時 (1963) 妣李源妹 生於光緒26年9月23日(1904) 卒於民國75年11月1日(1986) 生2子 雲光.騰芳。
第7房世系表 第153代:第13世 天順公 生於嘉慶10年8月23日午時(1805) 妣黃孺人生於嘉慶24年4月16丑時(1813) 生2子朝相.朝妙。 第154代:第14世 朝相公 生於 妣譚氏 生3子士堂.士麟.士泉。 朝妙公 生於道光16年6月17日 (1836) 妣詹孺人 生3子士奇.士能.士志。 第155代第15世 士堂公 士麟公 士泉公 妣曾氏 生1子 雲倉。 士奇公 生於光緒8年8月14日 (1882) 卒於 妣黃氏 生於光 卒於 生3子 海言.雲國.阿浦。 士能公 生於 妣詹氏 生於光緒 生1子 雲南。 士志公 生於光緒2年12月18日 (1876) 卒於民國54年5月17日時 (1965) 妣沈錫妹 生於光緒3年12月15日(1877) 卒於 生3子 雲向.騰福.雲長。
第8房世系表 第153代:第13世 天運公 生於嘉慶15年3月3日己時(1810) 妣陳孺人生於嘉慶25年3月28日辰時(1820) 生1子朝欽。 第154代:第14世 朝欽公 生於 卒於 妣陳五妹 生於 卒於 生4子細鼎出祀姓張.士典.士進.士尚。 第155代第15世 士典公 無出士進長子雲倉過房 士進公 生於光緒8年1月21日(1882) 卒於民國51年4月12日子時(1962) 妣劉石妹 生於光緒8年8月7日(1882) 卒於民國51年4月18日子時(1962) 生4子雲倉.雲河.雲珠.雲盛。 士尚公 生於光緒12年11月3日(1886) 卒於民國33年2月28日 (1944) 妣楊香婆 生於光緒20年9月24日(1894) 卒於民國56年2月28日 (1967) 生6子 雲端.雲飛.雲裕.雲琪.雲衡.雲權。